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6月6日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“芒種”,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北皋鎮(zhèn)東張崗村的千畝農田里,20多臺聯(lián)合收割機成“人”字形排開,轟鳴向前,開啟了河北省麥收“第一鐮”。同時,這里還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機收減損比武大賽。
“連日來,魏縣組織多次會議,全力以赴投入‘三夏’生產服務和安全工作。”魏縣代縣長張平介紹,魏縣作為農業(yè)大縣、國家糧食產能大縣,上下齊心協(xié)力優(yōu)化服務措施,組織2000余臺新式聯(lián)合收割機投入機收大會戰(zhàn),保證小麥顆粒歸倉。
“家里有臺老式收割機,每次收割后,俺看到農田里掉下不少麥粒,心疼得很!多虧縣里給調撥來3臺新式收割機,它們可幫了俺的大忙!”東張崗村種糧大戶李紅堂站在農田里,高興地對記者說,“你看這塊地,新農機漏掉的麥粒明顯要少,估計能多收好幾斤糧?,F(xiàn)在小麥的產量都差不多,俺們更愛比誰的機收減損少?!?/p>
“今年夏收,我們給所有收割機安裝衛(wèi)星定位系統(tǒng),并優(yōu)化其底盤結構、軸距和動力配置等,使機收減損率下降近一個百分點。此外,我們在田間地頭設立收割機維修服務點,建立跨區(qū)作業(yè)農機手微信群,及時發(fā)布技術規(guī)范要點、當地天氣變化情況、小麥種植密度和墑情等信息,有效降低機收減損率,幫助農民增收?!蔽嚎h植保站站長、農技推廣研究員王書芳說。
記者看到,在這次比武大賽中,新式農機更是大放異彩?!斑@臺機器采用縱軸滾筒方式作業(yè),不但收割面積大,而且速度好控制,避免了轉彎時籽粒拋撒情況的出現(xiàn)。最終,我憑借僅有0.5%的機收減損率,獲得這次大賽第一名。”手捧金燦燦的冠軍獎杯,魏縣曹堤村的農機手史紅海說。
農機比武大賽裁判長、邯鄲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郝強介紹,從這次比賽結果來看,新式農機的平均機收減損率僅有1%左右。邯鄲市全年種植小麥500多萬畝,我們如果能夠將機收減損率控制在1%以內,一畝地大約能多收5公斤小麥,邯鄲一年可以節(jié)約糧食超過2500萬公斤。如果機收減損技術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,那將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巨大力量。(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 通訊員 劉昆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