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胞憶清明系列之二:“這個春天,我完成了一個夙愿” 天天熱推薦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04 16:53:27  |  來源: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  


(資料圖片)

邱慶齡和宗親們一起翻閱老照片(作者供圖)

2022年,邱慶齡從臺灣屏東到廣東梅州尋根(作者供圖)

我在臺灣出生后一直是外公帶著我。記得從小外公就經(jīng)常給我煮獅子頭、羊肉湯,因為這些是外公家鄉(xiāng)江蘇淮安的美食。今年這個春天,我終于完成了一個夙愿,就是在江蘇省淮安市臺辦等相關部門的協(xié)助下,找到了外公淮安老家的親人,感覺從此我家變得更完整了。

1947年,我的外公隨軍去了臺灣,改名周益方,后定居臺灣。2002年外公去世后,海峽兩邊的親人就失去了聯(lián)系。2022年11月,受表妹委托,我在個人自媒體平臺發(fā)布了一條尋親視頻,希望能夠找到外公老家的親人。這則視頻引起了江蘇省臺辦工作人員的重視,他們幫助我多方聯(lián)絡,幾經(jīng)周轉,我在今年春天終于完成了夙愿,踏上前往外公老家——淮安市淮陰區(qū)徐溜鎮(zhèn)張莊村的探親之路。當雙腳踏上徐溜鎮(zhèn)張莊村的土地,望著田地上的農家小院,看到舅舅、舅媽和村民們,我忍不住哭了出來,深深體會到外公跟我說過的一句話:“從臺灣回家鄉(xiāng)一趟不容易?!比缃瘢乙涯赀^40歲,替外公圓了探親夢。我和家人們緊緊擁抱在一起,非常開心。這件事讓我深切體會到,無論身在何處,兩岸同胞同根同源,血脈相連。

從臺灣屏東到大陸工作和生活了十余年的我,去年成功地與在大陸的邱氏宗親相認。那是位于廣東省梅州市的蕉嶺縣,我和宗親們共同翻閱族譜、祭拜祖先,聽他們用熟悉的客家鄉(xiāng)音喚我“慶齡”,讓我倍感親切?;叵雽びH過程的不易,我感慨萬分,心想縱使屏東與梅州相隔海峽,但是語言相通、血脈相承。

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,兩岸同胞在清明節(jié)都會祭拜祖先。今年清明節(jié)前夕,我去蕉嶺縣參加了東山丘(邱)氏春祭大典。那一天,陽光明媚。宗親們開著車,扛著族旗,攜著祭品,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,焚香膜拜祖先。嘹亮雄壯的丘(邱)氏之歌拉開了祭祀活動的序幕。按照古典禮儀順序,宗親們將牲品、果盤、元寶財錢、玉液酒漿、茶香等祭品一一奉于丘(邱)氏祖先墓前。朗朗祭文響徹天空,宗親們依次鞠躬上香。祭祀活動結束后,在大紅色的帳篷下,宗親們齊聚一堂,共進午餐,聲聲宗情道不完。據(jù)說參加今年掃墓祭祖的丘(邱)氏宗親有上千人,在祖堂吃飯的飯桌就擺了五十桌。大家有說有笑,祝福彼此財丁興旺、事業(yè)輝煌。

我從小就知道自己的“根”在大陸。那時常聽長輩們說我們的祖先來自廣東梅州。阿公、阿婆用客家話給我講梅州,可惜當時我年齡太小,不太能明白大人們說的“認祖歸宗”的意思,只知道能夠回到梅州看看是長輩們的心愿。去年到梅州尋親,當我在族譜中找到了家族第一代祖先的名字、確定我是蕉嶺丘(邱)氏第二十六世代的那一刻,我感覺我的人生完整了。承載著家庭的希望和長輩的囑托,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我們客家人勇于開拓、不斷進取的精神和愛國愛鄉(xiāng)的赤子之心,在海峽兩岸好好地傳承下去。

從1987年底兩岸同胞數(shù)十年的隔絕狀態(tài)被打破以來,臺灣同胞陸陸續(xù)續(xù)地以各種方式回到大陸尋根探親。在大陸各地臺辦和相關部門的熱心幫助下,已經(jīng)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找到了自己在大陸的親人。這些都說明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,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認同是與生俱來的基因,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改變的。(作者:邱慶齡)

關鍵詞:

 

網(wǎng)站介紹  |  版權說明  |  聯(lián)系我們  |  網(wǎng)站地圖 

星際派備案號:京ICP備2022016840號-16 營業(yè)執(zhí)照公示信息版權所有 郵箱聯(lián)系:920 891 263@qq.com